【高考作文】材料作文“有我”“无我”审题指导与例文导写

倚天百科网 44 0

【原题呈现】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地追求自我价值。而通过投身时代、建功立业来由“小我”走向“大我”,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这一过程中,应该秉持什么精神投身时代、建功立业?有人认为,“功成必定有我”的态度和“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缺一不可。

复兴中学团委正利用校报举行“融入新时代,争做新青年”征文活动,请根据材料启示,以“未来路上的有我与无我”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与同学们共勉。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一、题意解析

(一)材料及立意解析

材料一共三句话,虽涉及众多概念,但中心突出,层次分明。

三句话构成了连续探因式逻辑:人生既然要追求自我价值,那如何实现呢?一条重要途径就是投身时代、建功立业(变成大我)。那建功立业又该持什么精神呢?那便是,既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态度,也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

第三句话才是提取立意的关键句:要想投身时代、建功立业,“功成必定有我”的态度和“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缺一不可。这里面,“投身时代、建功立业”是价值目标;而“功成必定有我”和“功成不必在我”则是达此目标应具备的精神,也是本题目立意的两个最核心的二元概念。而材料的第一、二两句则可以理解成持两种精神建功立业的终极意义,即实现由小我变大我,实现人生价值。

“功成不必在我”和“功成必定有我”是本题目立意的两个最基本概念。

(1)“功成必定有我”的意思很好理解,大意是“事业要想成功,一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和使命”,强调的是对待事业的主动担当精神,强调主动参与、勇抗使命,不逃避责任。

(2)“功成不必在我”则可以理解出两层意思:一方面可理解为“事业成功了,不必归功于我”,强调的是功成之后的一种淡泊无名、不计名利的境界;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为“若想追求事业成功,不必(先去)考虑我的得失”,强调的是一种做事前首先要具备的一种忘我和无私的投入精神。

总之,本题目旨在引导考生思考: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路上,如何处理好“功成不必在我”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关系。

(二)写作任务解析

“复兴中学团委正利用校报举行‘融入新时代,争做新青年’ 征文活动”是写作的基本社会生活情境,体现的是写作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也是为了避免套作。“融入新时代,争做新青年”,只是征文活动的主题,还不能算是本文的立意。但这一活动主题设定并未脱离材料的大意,学生写作时进行适度关联即可照顾到活动主题——比如,号召广大青年朋友处理好“有我”与“无我”的关系,其目的本身就是“投身时代,建功立业”,这与征文主题是高度一致的。

任务重点界定了写作的主题——“未来路上的有我与无我”。比如“未来路上”,肯定最好要结合“投身时代、建功立业来由小我走向大我”的过程来理解和界定;“无我”的内涵和外延,肯定得结合“功成不必有我”来理解和界定;“有我”的内涵和外延,肯定得结合“功成必定有我”来界定。

【优秀范文】

1.“有我”与“无我”

从一般意义上理解,“有我”是自我意识的凸显,是遇事不退缩的担当精神;“无我”则是做人能够做到淡泊名利的人格境界。二者之间体现了做人与做事、精神与境界的辩证思考。应当说,做事当以“有我”的心态,积极主动地担当方能有所建树;做人当以“无我”的境界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才能更好地立身于世。

为什么说做事当以“有我”的心态,积极主动地担当?

因为一个人只有去担当才能体现生命的价值,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一个人担当得越多,往往证明其价值越大。人生在有担当中成长,在敢担当中前行,在能担当中辉煌。遇事推诿、裹足不前,在逃避责任的同时,往往也错过了成就事业的机会。许多政治家、企业家正是因为在国家或者组织面临重大困难时挺身而出,以大无畏的精神真干、实干才成就了自身,如:毛泽东、邓小平,张瑞敏、任正非等。正是他们以“有我”的心态、敢于担当的精神才成就了自身的功业。

往更深的层次来说,“有我”的担当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正是这些担当精神的传承与延续才使得我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每逢大事之际、治乱之秋,兴亡悬卵、民生危殆之时总有无数仁人志士赴汤蹈火、前赴后继地解民之忧患、救国于危难。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等警烁千古的名句都是担当精神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年时,为了民众的日常生活,可以骑着“二八”自行车走街串巷,可以不远千里考察学习办成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不断创造出造福一方的优异成绩,也是在做事上“有我”的担当精神的体现……如果在危难和需要承担责任之时,每个人都往后退缩,我们国家怎么发展?社会怎么进步?所以说,个人需要“有我”的精神来做事,国家、社会更需要有担当的人。

为什么说做人又当有“无我”的境界呢?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无我”是淡泊名利的人格境界。如果一个人没有“无我”的境界,总是把名利看得非常重要,其实也很难获得成功,也就无法做出“有我”的事业。如果个人的奋斗目标不在事业、而在功名,就会格局小、境界低,做事畏手畏脚、患得患失。在面临抉择之时总是将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团体利益矛盾化、复杂化,最终只能落得事的功亏、人的污名。在这方面,杨秀清、袁世凯、张国焘等都可做前车之鉴。

反过来说,如果能以“无我”之私行“有我”之公,结果往往会假其“私”而成其“公”。就是说一个人能以“无我”的境界去做“有我”的事情则往往又能够成就自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样的人永远能做到目标明确、心无旁骛,始终以大公之心对待事情。这样自然也能得到众人的认可与帮助,恰恰又能因“无我”的境界成就了“有我”的功业。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意思是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这就是“无我”境界的体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的一生都在和水稻打交道,为全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袁隆平却常说,“杂交水稻并非我一个人的成绩,而是整个科研团体的成就。”可见,他们都是以“无我”的心态在做“有我”的事情,而恰恰又因为这种“无我”成就了他们的“有我”。

由此可以看出:做事当以“有”,有则有功;做人当以“无”,无也是有。

2,抱“无我”之境界,成“有我”之功业

作为青年,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箴言:“未来是你们的,要实现人生价值,肩上必须有担当。”

我们必须承认:要在未来书写“大我”,对青年来说“担当”的精神肯定不可或缺,但必须再附上“忘我”的境界,方可完美。

是的,我们作为未来的中坚,欲建功立业以成就“大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态度和“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缺一不可。

什么是“功成必定有我”?无非是说在社会发展的洪流中,理所应当有“我”的担当。 “担当”固然是一种可取的态度,甚至是一种伟大的精神,其一旦在个人的世界里缺失,人生价值的实现便无从谈起。但问题是,仅有担当,哪怕事业有成,“自我”价值就一定是大写的吗?我想未必!不然,怎会有无良商人创建起商业帝国,为社会提供无数就业岗位,最终却因贪婪无度而声誉扫地?不然,又怎会有人青年时不分冬夏寒窗苦读,走上社会后可以说事业有成,最终却不知边界而毁于一旦呢?

在这里,必须指出:他们问题的根源恰恰是只知“有我”,却没有真正领悟“无我”的真谛。

什么是“功成不必在我”?它首先是一种做事前应具的态度,也是过程中应持的一份但求耕耘、莫问收获的踏实——有了这种“忘我”的精神,我们才能淡去急功近利,像任正非一样不计一家之荣辱,只求大国工匠之精进;它其次是一种成功后应有的淡然,也是我们居高时一份心中有畏、有荣不倨的从容——有了这种“无我”的境界,我们才能坚持精神的底线,像曾国藩一样守住那汪清水,书就大写的灵魂。

《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是的,欲实现人生不朽之价值,“立功”当是光明大道。但也应看到,古人所谓“功业”,其间一定兼融了“有我”和“无我”的双重境界:秉持“有我”之担当,事业可能成功;抱持“无我”之境界,价值方是大写。我们强调抱“无我”之境界,成“有我”之功业,完全是为了避免在其中注入过多的功利,而在二者融合中告别“小我”,走向“大我”,成就真正的人生价值!

当然,我们提倡“无我”的境界,并非倡导人在成功时一“利”不取,只是说不应抱着功利的初心去做事。而正当的收获,是耕耘的自然结果,更是走人生大道的理所应得。不然,公明贾怎么会用“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来评价孔子呢?

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目光所至,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愿以吾辈之青春,捍盛世之中华,愿世事无我、躬身有我,强国有我!

3.有我与无我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语》中写道:“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在诗一般的年龄,我们充满热情,拥有个性,洋溢“有我”的自信;同时,我们也神往有朝一日把“最清澈的爱献给国家和社会”,心中有我与心中无我,共同铸就了大我。

三国纷扰,乱世中的嵇康竹林放歌、耿介一世,不贪慕荣华富贵、不屑于沽名钓誉,留下广陵绝响,清弦奏响生命韵律;大唐气象,盛唐张旭挥毫泼墨,自成一派,不拘泥于古诗章法,落笔书写洒脱性情。古今中外,多少人在随波逐流中丧失个性,在人云亦云中抛却自我。只有坚持自我的个性,才不致沉沦在庸庸碌碌中,继而绽放“我之为我”的熠熠之光。

于国家于大众而言,心存无我念,“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足以使“小我”变“大我”。烛之武作为郑国的一位老臣,一生难被重用。而在秦晋两国大举攻郑之际,他却抛弃个人恩怨,不顾个人安危,只身赴敌营。面对强悍的秦穆公,他不卑不亢,斗智斗勇,凭借自己的胆量和智慧保全了郑国,赢得了外援。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不避不让,甘心赴汤蹈火的行为,正是心中无我的一种体现!烛之武挺身而出,使国家得存,功莫大焉,善莫大焉。

有我与无我,是相互交融、相互依存的。一朵小小浪花,奔腾呼啸加入滚滚洪流中,它才不至于蒸发干涸;而万里长江东逝水,不正是涓涓细流汇聚所成?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心怀普世理想,为解放人类而不懈战斗,终于把自己炼成了钢铁巨人,“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有我”“无我”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迭中,我们回溯过往:1949年10月1日,时任濠江中学校长的杜岚女士无畏澳葡当局阻挠,在校园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继任校长尤端阳在澳门回归后的20年里,每逢周一都升起五星红旗。他们每个人都肩扛责任,知难而进,用无悔的坚持鼓舞着我们:任何一个小我,都能令萤火在黑暗里发一份光。若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就成为了黑暗的寒冷世界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